t55p1331

标签: 运20

1992年,歼10战机研发团队遇到起落架反复调试失败的难题。请来的国外专家张口就

1992年,歼10战机研发团队遇到起落架反复调试失败的难题。请来的国外专家张口就

1992年,歼10战机研发团队遇到起落架反复调试失败的难题。请来的国外专家张口就是1千万美元,还调侃说中国人自己是搞不定的。总设计师宋文骢不服输,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,终于造出了适合歼10的起落架,而研发成本却只有28万元人民币左右。1992年,中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卡在了一个谁都不愿意提的问题上——起落架。一个看似简单的东西,却成了整架飞机的命门。铁块一次次被砸弯、折断,试验场里响起的那种闷声,就像有人在心口狠狠捶了一拳。人都愣在那儿,谁也不敢开口。有人提议找外国人帮忙,毕竟人家在三代机上早就吃透了。专家来了,态度挺“爽快”,开口要一千万美元,还带着点讥笑:“你们中国人自己是搞不定的。”那神情像极了一个老财主,看着隔壁家小孩摸着空口袋硬撑。话扔下来,空气里带点羞辱的味道。宋文骢坐在会议室里没动,他背挺直,手里的笔扣在纸上。他没急着回话,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只是冷冷盯着桌子。后来他就说了一句话:“我们自己来。”这话一出,意味着没人能退。那会儿条件差得要命,研究所连像样的计算机都没有,几十个年轻人窝在闷热的车间,拿计算尺、铅笔,画图纸画得像在往墙上贴命。六万多张图,汗水滴在纸上,墨迹晕开,又得一遍一遍描。起落架的试车台轰隆作响,金属互相撞击,火星子飞溅。年轻的试验员整夜守在仪器旁,眼皮肿得睁不开,还是不敢眨,生怕错过一个数据。其实没人敢说心里不怕。那种怕,不是怕累,而是怕折腾下去发现真搞不成。可他们还咬着牙,像打井一样,不停地挖,往下挖。几年后,那个靠自己做出来的起落架终于过了关。花了多少钱?二十八万人民币。跟人家一千万美元比起来,像个笑话。但那真是自己攥出来的。六年后,一架灰不溜秋的飞机被推上了成都温江机场的跑道。那天是1998年3月23日,天气并不好,雾气压低。常规飞机全撤走了,整个机场安静得不像话,只有士兵的脚步声窸窣,像催命鼓点。机身上漆都没来得及涂,孤零零印着红色的“001”。雷强站在机头下,手心全是汗。这个飞过美制F-16和法国幻影2000的老飞行员,此刻心跳得像要跳出嗓子眼。第三代机试飞有个魔咒——都摔过。要是摔了,不只是机器没了,命也可能搭上。宋文骢走过去,风吹乱了他的白发,只丢下一句:“飞机准备好了,就看你了。”下午两点二十八分,两发绿色信号弹升空。发动机轰鸣得像撕开空气,机身抬头,飞机掠过跑道,冲进雾里。地面所有人都仰着脖子,呼吸一滞。宋文骢眼睛一眨不眨,整个人绷得像一根弦。十七分钟,漫长得像一辈子。直到降落伞在尾部撑开,飞机稳稳落在跑道上,压在心口的大石头才算掉下。雷强爬出座舱,眼泪糊了脸。他抱住宋文骢,哭得一句话都说不清。那一刻,哭声、笑声、掌声混成一片。宋文骢哽咽着,说:“从今天起,三月二十三日就是我的生日。”但飞机飞起来,不代表一切结束。那些年,研究所的日子穷得可笑。宿舍漏风,科研人员下班后还得自己种粮贴补家用,工资不到两百块。有一次宋文骢还偷偷去摆摊卖面条,心里窝火,却也别无选择。没有条件,他们就用身体去填。夏天,车间闷得喘不过气,大家穿着背心裤衩守在机器旁。冬天,冷得手抖,还是硬把曲线画完。有人撑不住,倒在了岗位上。首飞的总指挥杨宝树,第二年就因病去世;副总工程师许德,癌症缠身,还坚持站在试飞现场,直到彻底倒下;罗阳,在歼-15成功起飞那天,笑着和同事握手,几分钟后捂着胸口倒下。他们的面孔渐渐淡去,留在档案上的只是几行字。可每一次讲起歼-10,心里都明白,那是用命换出来的。2006年,歼-10终于亮相。镜头里它喷着“八一”军徽,第一次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大众面前。那一刻,它不再是秘密里的孩子,而是真正列装部队的战机。从此,中国空军不再全靠买别人的家伙。那灰扑扑的身影,成为新起点。时间过去这么多年,歼-10早已不再孤单,歼-20、歼-16、运-20一架接一架飞上天空。可回头看,真正让人记得住的,还是那架001的样子,还是那片雾气笼罩的跑道,还是老人与飞行员相拥时的泪水。飞机可以不断更新,型号一个接一个,可那段日子里的倔强、憋屈、咬牙坚持,才是它真正的骨头。起落架撞击试验时的轰响、纸堆里的汗渍、夜里灯下的身影……这一切都还在那里。结尾没有什么总结的必要。只要想起那个春天,成都的雾,跑道尽头的红色数字,还有一个白发老人把生日改到那一天,就够了。
1992年,歼10战机研发团队遇到起落架反复调试失败的难题。请来的国外专家张口就

1992年,歼10战机研发团队遇到起落架反复调试失败的难题。请来的国外专家张口就

1992年,歼10战机研发团队遇到起落架反复调试失败的难题。请来的国外专家张口就是1千万美元,还调侃说中国人自己是搞不定的。总设计师宋文骢不服输,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,终于造出了适合歼10的起落架,而研发成本却只有28万元人民币左右。1992年,中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卡在了一个谁都不愿意提的问题上——起落架。一个看似简单的东西,却成了整架飞机的命门。铁块一次次被砸弯、折断,试验场里响起的那种闷声,就像有人在心口狠狠捶了一拳。人都愣在那儿,谁也不敢开口。有人提议找外国人帮忙,毕竟人家在三代机上早就吃透了。专家来了,态度挺“爽快”,开口要一千万美元,还带着点讥笑:“你们中国人自己是搞不定的。”那神情像极了一个老财主,看着隔壁家小孩摸着空口袋硬撑。话扔下来,空气里带点羞辱的味道。宋文骢坐在会议室里没动,他背挺直,手里的笔扣在纸上。他没急着回话,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只是冷冷盯着桌子。后来他就说了一句话:“我们自己来。”这话一出,意味着没人能退。那会儿条件差得要命,研究所连像样的计算机都没有,几十个年轻人窝在闷热的车间,拿计算尺、铅笔,画图纸画得像在往墙上贴命。六万多张图,汗水滴在纸上,墨迹晕开,又得一遍一遍描。起落架的试车台轰隆作响,金属互相撞击,火星子飞溅。年轻的试验员整夜守在仪器旁,眼皮肿得睁不开,还是不敢眨,生怕错过一个数据。其实没人敢说心里不怕。那种怕,不是怕累,而是怕折腾下去发现真搞不成。可他们还咬着牙,像打井一样,不停地挖,往下挖。几年后,那个靠自己做出来的起落架终于过了关。花了多少钱?二十八万人民币。跟人家一千万美元比起来,像个笑话。但那真是自己攥出来的。六年后,一架灰不溜秋的飞机被推上了成都温江机场的跑道。那天是1998年3月23日,天气并不好,雾气压低。常规飞机全撤走了,整个机场安静得不像话,只有士兵的脚步声窸窣,像催命鼓点。机身上漆都没来得及涂,孤零零印着红色的“001”。雷强站在机头下,手心全是汗。这个飞过美制F-16和法国幻影2000的老飞行员,此刻心跳得像要跳出嗓子眼。第三代机试飞有个魔咒——都摔过。要是摔了,不只是机器没了,命也可能搭上。宋文骢走过去,风吹乱了他的白发,只丢下一句:“飞机准备好了,就看你了。”下午两点二十八分,两发绿色信号弹升空。发动机轰鸣得像撕开空气,机身抬头,飞机掠过跑道,冲进雾里。地面所有人都仰着脖子,呼吸一滞。宋文骢眼睛一眨不眨,整个人绷得像一根弦。十七分钟,漫长得像一辈子。直到降落伞在尾部撑开,飞机稳稳落在跑道上,压在心口的大石头才算掉下。雷强爬出座舱,眼泪糊了脸。他抱住宋文骢,哭得一句话都说不清。那一刻,哭声、笑声、掌声混成一片。宋文骢哽咽着,说:“从今天起,三月二十三日就是我的生日。”但飞机飞起来,不代表一切结束。那些年,研究所的日子穷得可笑。宿舍漏风,科研人员下班后还得自己种粮贴补家用,工资不到两百块。有一次宋文骢还偷偷去摆摊卖面条,心里窝火,却也别无选择。没有条件,他们就用身体去填。夏天,车间闷得喘不过气,大家穿着背心裤衩守在机器旁。冬天,冷得手抖,还是硬把曲线画完。有人撑不住,倒在了岗位上。首飞的总指挥杨宝树,第二年就因病去世;副总工程师许德,癌症缠身,还坚持站在试飞现场,直到彻底倒下;罗阳,在歼-15成功起飞那天,笑着和同事握手,几分钟后捂着胸口倒下。他们的面孔渐渐淡去,留在档案上的只是几行字。可每一次讲起歼-10,心里都明白,那是用命换出来的。2006年,歼-10终于亮相。镜头里它喷着“八一”军徽,第一次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大众面前。那一刻,它不再是秘密里的孩子,而是真正列装部队的战机。从此,中国空军不再全靠买别人的家伙。那灰扑扑的身影,成为新起点。时间过去这么多年,歼-10早已不再孤单,歼-20、歼-16、运-20一架接一架飞上天空。可回头看,真正让人记得住的,还是那架001的样子,还是那片雾气笼罩的跑道,还是老人与飞行员相拥时的泪水。飞机可以不断更新,型号一个接一个,可那段日子里的倔强、憋屈、咬牙坚持,才是它真正的骨头。起落架撞击试验时的轰响、纸堆里的汗渍、夜里灯下的身影……这一切都还在那里。结尾没有什么总结的必要。只要想起那个春天,成都的雾,跑道尽头的红色数字,还有一个白发老人把生日改到那一天,就够了。
我本以为到了九月三号那一天,空中梯队应该会成为焦点,毕竟空中梯队包含歼-20、歼

我本以为到了九月三号那一天,空中梯队应该会成为焦点,毕竟空中梯队包含歼-20、歼

我本以为到了九月三号那一天,空中梯队应该会成为焦点,毕竟空中梯队包含歼-20、歼-35、运油-20、空警-3000以及若干无人机。谁会想到,这一次地面装备方队出场如此炸裂,把美日给看懵了,把军迷给看呆了。而且这些都是现役武器装备,属于落后可以展示的。那么现如今我在想,没有展示出来的先进武器,会不会是高达啊?以前说,有高达是属于调侃。现在感觉可能真有高达。

听到半空中喷气机的啸叫,跑出来看到了这些,运20领着歼20、歼十六,还有六爷…

听到半空中喷气机的啸叫,跑出来看到了这些,运20领着歼20、歼十六,还有六爷…
中国退役的飞机,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运到美国拆解?因为我们现在虽然是制造大国,就算

中国退役的飞机,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运到美国拆解?因为我们现在虽然是制造大国,就算

中国退役的飞机,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运到美国拆解?因为我们现在虽然是制造大国,就算C919、运-20这种大飞机都不在话下,可单论拆飞机来说,我们还得老老实实把飞机运到美国的“飞机坟场”去。中国现在造飞机牛得很,C919和运-20都搞出来了,但退役飞机拆解这事儿,还得送去美国。拆解不是随便砸烂卖废铁,得精细评估,分门别类取零件。那些高价值的东西,比如发动机和航电系统,要完整保存,不能生锈变形。美国飞机坟场建在沙漠里,空气干巴巴的,适合长期存飞机。中国有沙漠,但大多在西北,交通不方便,修路修铁路得花大钱。东南边是航空中心,离得太远,运零件来回耽误事儿,成本直线上升。拆解需要老手艺,美国那边多是家族企业,传了好几代,拆起来快准狠。一个发动机值一大笔钱,拆坏了就亏本。中国这块儿起步晚,没那么多积累,效率低,容易出岔子。综合算账,送去美国更划算,利用他们的设施和团队,回收价值最大化。中国零件认证还没完全国际接轨,卖出去难,而美国那边链条成熟。行业数据显示,美国坟场如莫哈韦和戴维斯-蒙森基地,每年处理上千架飞机,回收率高。中国虽在试本土拆解,但短期内还得靠外边。Zemanovic的公司在2016年后继续壮大,增加设备,处理更多商用机。参与波音可持续项目,推动环保回收。中国开始建自己的拆解厂,比如在哈尔滨,但部分飞机还是运美。Zemanovic推动AFRA标准,合作开发新工具,提高效率。公司在2020年代面对市场变化,转向综合服务。他保持活跃,处理全球项目。公司到2025年还活跃,延续理念。Zemanovic退休前,见证公司成美国回收大户,以环保拆解出名,结束职业。中国生产大型飞机能力强,但拆解退役飞机时,仍需运到美国沙漠场地。过程精细回收高价值部件。美国坟场位于加州或亚利桑那荒漠,湿度低,便于存放。中国西北沙漠交通落后,需大工程修建基础设施,距东部基地遥远,物流成本高。拆解依赖家族传承技能,中国缺乏积累,效率低。运美利用成熟链条更经济。中国零件国际认证不足,销售难。美国设施确保回收最大化。数据显示,美国处理全球多数退役飞机,中国逐步探索本土能力,但依赖外方。AircraftDemolitionLLC扩展后,Zemanovic指导处理国际项目。团队拆解亚洲机型,确保标准。中国行业进展中,建本土设施,但运美仍常见。Zemanovic出席会议,分享经验。公司开发自动化工具,加速过程。他领导转向存储再利用。工人扫描机身,提高效率。公司波动中继续运营。Zemanovic加入新企业,咨询拆解。行业可持续趋势下,他推动实践。公司2025年活跃,Zemanovic以倡导回收闻名,职业收尾。
空警3000是以运20为平台的中国新一代大型战略预警机,采用自主涡扇20发动机,

空警3000是以运20为平台的中国新一代大型战略预警机,采用自主涡扇20发动机,

空警3000是以运20为平台的中国新一代大型战略预警机,采用自主涡扇20发动机,最大航程接近一万公里,最大探测距离超过1000公里,美国现阶段还没有一款预警机的探测距离能超过空警3000,也就是说在战场上美国遇到空警3000所有...
很多人好奇:就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,能同时挡住多少国家的进攻?这事儿得具体说,咱们

很多人好奇:就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,能同时挡住多少国家的进攻?这事儿得具体说,咱们

很多人好奇:就中国现在的军事实力,能同时挡住多少国家的进攻?这事儿得具体说,咱们不妨做个假设。先看陆军,咱们的99A主战坦克机动快、火力猛,PHL-191远程火箭炮能打300多公里且精度高,再加上各种先进战车,地面突击能力在全球陆军中一直稳居前列。要是像印度和越南这种在边境可能有摩擦的国家,联手从陆地方向进攻,中国陆军靠着地形优势,完全能顶得住。印度陆军规模虽大,但装备现代化程度参差不齐,好的坏的混着来。越南陆军装备就更次了,咱们用两支重装合成旅对付他俩完全没问题。再看海军,中国三航母编队现在已经慢慢成型,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连美国都甘拜下风,055型驱逐舰的112个发射单元,能装各种导弹,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护卫,作战范围可以拓展到1500公里外。假设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海上联军来犯,中国海军也完全不虚。日本海上自卫队虽说有先进驱逐舰,可数量不够,具备防空级别的才8艘。澳大利亚海军规模也不算大,咱们的航母编队、核潜艇再加上反舰导弹,完全有能力让他们靠近不了近海。空军那边,韩国空军虽然有F-35战机,但数量不多,菲律宾空军装备更落后,若是它俩在空中动歪心思,咱们的歼-20将第一时间争夺制空权,运-20快速运送物资和人员,空警-500则担当“千里眼”角色,任何一方的举动都在监视之内,牢牢掌握制空权。火箭军更是咱们的硬底气,东风-41能打1.4万公里,东风-17也很难被拦住,就算遇上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力量,再加上前面说的那几个国家一起动手,咱们也有底气接招。美国虽然有航母和海外基地,但咱们的区域拒止体系,再加上东风系列导弹配合着打,谁来都是送人头。总的来说,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,中国军事体系发展,就是朝着同时面对多国进攻而走的。咱们从不主动惹事,但要是真有好几个国家来打,靠着各军种的配合,绝对能保住国家的安全。#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#
多名河南学生坐运-20飞机上大学

多名河南学生坐运-20飞机上大学

8月1日是建军节,来自中南5省(自治区)的2025年新录取飞行学员,乘坐运-20飞机从长沙登机点起飞奔赴空军航空大学。学员列队准备登机 新生付仕龙乘坐运-20进校报到: 从小住在北航附近 热爱研究飞机模型 来自河南夏邑县第一...
运20并不适合改装加油机,当然权宜之计没问题。这几天说了关于美军远程突袭的问题

运20并不适合改装加油机,当然权宜之计没问题。这几天说了关于美军远程突袭的问题

运20并不适合改装加油机,当然权宜之计没问题。这几天说了关于美军远程突袭的问题,提到了在加油机配合下,美军可以从非常遥远的基地出击。很多人说我们的J-20可以在运-20加油机的配合下进行拦截。今天就说说加油机的问题。...
乌克兰把当废铁的加油机卖给中国,净赚了四千万,中国也赚了不少

乌克兰把当废铁的加油机卖给中国,净赚了四千万,中国也赚了不少

乌克兰把当废铁的加油机卖给中国,净赚了四千万,中国也赚了不少2014年,三架陈旧的飞机带着满身锈迹,从乌克兰的机场腾空而起,最终降落在中国武汉的一个空军基地。谁也无法预料,这些已经在仓库里静置了二十多年,被视为废铁的“老古董”,居然会在未来成为改写亚太空中力量格局的重要角色。1991年,苏联解体的那一刻,乌克兰继承了大量的军事遗产。这份遗产包括了上千架各型飞机,数千辆坦克,以及包括航母在内的大量重型装备。转瞬之间,乌克兰成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国家,其军工力量一度雄厚到令人垂涎。然而,这一切的繁荣并没有持久,反而迅速变成了沉重的负担。独立后的乌克兰经济陷入低谷,国家财政陷入困境,无法维系庞大的军事开支。即便如此,成千上万的装备依旧无法被妥善保养,工厂停产,军工企业的员工工资发不出来。大量的军备只能被迫露天停放。尤为典型的例子,便是位于梅利托波尔的那三架伊尔-78加油机。这些原本是苏联空军的明星飞机,在经历了数次拆解后,被迫改装成货运飞机。进入21世纪后,这些飞机连货运任务也无法胜任,最终被闲置在了机库角落。飞机的外壳开始生锈,油管里的燃油逐渐凝结成胶状物,外观上几乎和废铁没有区别。即使如此,仍有一些军官私下抱怨:“与其让它们在仓库里腐烂,不如卖掉钢材,至少还能给士兵发点津贴。”正值此时,中国空军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。新型战机如苏-30逐渐列装,给远程作战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。然而,紧随其后的是一个致命的问题:战机飞得越来越远,但却没有足够的空中加油保障。当时,中国空军的轰油-6加油机,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加油需求。它的载油量仅为37吨,根本无法支撑苏-30这类“油老虎”的需求,甚至连为两架歼-8D战斗机加油都捉襟见肘。与此同时,国际空军的舞台上,美国的KC-135和俄罗斯的伊尔-78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加油机力量,而中国则急需解决空中加油这一关键技术。没有足够的加油机支持,苏-30的三千公里航程仅仅是纸上谈兵。实际上,一旦飞到远海,中国空军只能选择提前返航,作战半径大幅缩水。事实上,中国早在2008年便瞄准了伊尔-78。在中俄签订的巨额合同中,中国计划引进34架伊尔-76运输机和4架伊尔-78加油机,合同金额高达15亿美元。然而,由于俄罗斯工厂突发破产,合同未能履行,预付款难以追回,中国空军的加油机计划一度陷入停滞。就在此时,乌克兰主动提出了合作机会。2010年底,乌克兰特种产品出口公司的代表悄然来到北京,向中国军方透露了一个令其振奋的消息:“我们手里有三架伊尔-78,加油机的状态还不错,价格也可以商量。”经过顺利的谈判,双方达成协议,乌克兰将这三架伊尔-78加油机卖给中国,价格为4700万美元,单架价格不到1600万。与同期印度所购买的伊尔-78相比,中国的这笔交易显得极为划算。印度的单价几乎是中国的两倍,而俄罗斯此前的报价更高出四倍。伊尔-78作为基于伊尔-76改装而来的加油机,其卓越的性能成为全球空军争相采购的对象。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90吨,内部安装了两套大型油箱,总油量可达105.7吨,能够在一次飞行中满足多架战机的加油需求。最为关键的是,伊尔-78配备了三点式加油系统,机腹和两侧翼下各装有一套加油吊舱,可以同时为三架飞机加油。每套吊舱的加油软管长达30米,末端配有漏斗状的引导锥。空中加油时,操作要求极为精确,飞行员需要把接油机与加油机的对接误差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,才能完成加油任务。伊尔-78的技术要求极为严格,这也是它被视为空中加油领域“金字招牌”的原因。2013年11月,第一架伊尔-78成功完成试飞,飞机状态良好,系统工作正常。2014年春季,第一架伊尔-78正式交付中国,机身涂上了中国空军的“上蓝下白”涂装,尾翼上的八一军徽尤为显眼。到2016年,三架伊尔-78顺利交付,分别部署于中部、东部和南部战区。美国卫星拍摄到这些加油机时,才令世界各国开始警觉:中国空军的力量正在悄然增强。伊尔-78的加入,立刻为中国空军的远程训练注入了新动力。2015年,歼-10战机与伊尔-78进行了联合训练,成功完成空中加油后,歼-10战机飞行超过2000公里,完成了长时间的巡逻任务。2016年,在南部战区的联合演练中,三架苏-30MKK战机在伊尔-78的支持下,成功完成了两次空中加油,最终航程突破8000公里,达到了之前无法企及的海域。通过伊尔-78的引进,中国空军的作战半径得到了显著提升。苏-30系列战机的作战半径从1500公里提升到2400公里,苏-30MK2在加油后,作战半径更是突破了5200公里。随着训练的深入,伊尔-78的操作也变得更加熟练,接油成功率高达93%,接油时间控制在8分20秒以内。不仅如此,中国空军还通过学习伊尔-78的技术,为自研加油机奠定了基础。运-20的首次成功飞行,标志着中国空军加油机研发的新起点。最终,运油-20这一国产加油机成功问世,成为了中国空军远程作战的新利器。如今,美国、俄罗斯和中国分别拥有KC-46、伊尔-78和运油-20三款顶级加油机,形成了空中加油领域的三足鼎立局面。回顾这段历史,乌克兰的这笔交易不仅让其短暂缓解了经济压力,还为中国空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从“引进”到“自研”,中国在空中加油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而伊尔-78也在中国空军战略转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